搜索

马边彝族自治县监察委员会关于开展脱贫攻坚监察监督工作的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2-12-16 14:25:00  来源:乐山人大

马边彝族自治县监察委员会

关于开展脱贫攻坚监察监督工作的情况报告

2022年9月29日在马边彝族自治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马边彝族自治县监委主任   余东林

自治县人大常委会:

根据党中央关于监委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专项工作的决策部署,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按照工作安排,我代表自治县监察委员会报告脱贫攻坚监察监督工作情况,请审议。

一、工作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市纪委监委高度重视我县脱贫攻坚监察监督,在工作部署、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县委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加强对县监委依法履职的领导,多次召开常委会议研究脱贫攻坚监督工作,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在力量配置、案件查办、改革推进等方面给予全力保障。在市纪委监委和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2018年以来,全县查处扶贫领域问题102个,处理150人,推动贫困村全部摘帽出列,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马边彝族自治县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情况在全省连续三年实现“双提升”,县纪委监委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一)坚定底色践行“两个维护”坚决有力

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推动重大决策部署落细落实。

一是强化政治监督。把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重要内容,靠前监督、精准监督、做实监督。围绕党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要求,严肃查处责任落实不力、失职失责等问题14个,问责领导干部24人。

二是坚定政治担当。牵头制发贯彻落实中央纪委领导调研指示批示精神责任分工方案,定期组织召开专项工作会议,推动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围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调研报告反馈问题整改,实行一月一督查、两月一通报,推动整改取得实效。

三是发挥政治优势。牢牢把握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省纪委监委机关帮扶马边的政治优势,制定定点帮扶工作规则,强化组织协调、沟通联络、督促落实,争取各级帮扶单位项目、资金在马边落地。

(二)合力联动确保“三大责任”拧紧压实

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压紧压实扶贫领域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监管责任。

一是主体责任不松劲。县委带头将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工作要求,推动落实“县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帮扶干部包户”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按照“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一体推动省委巡视、市委脱贫攻坚专项巡察等300余个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协助县委建成涵盖脱贫攻坚重要指标的县域政治生态动态监测和年度综合评价“两个体系”,分层出具“体检报告”259份、“诊断书”164份,推动解决问题223个,持续压实扶贫领域管党治党政治责任。

二是监督责任不停步。探索构建“线上+线下”双保障“大监督”格局,深化完善“一卡通”监管平台、策马扬边信息化平台,建成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成立全县村级财务审核记账中心,构建三大平台贯通联动的线上监督体系。线下统筹整合力量,持续推动监察权向基层延伸,派出农村片区监察室3个、监察专员22名,配备村级监察工作信息员113名,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以“年要点、季主题、月派单”方式,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不摘”等关键环节做实监督“基本盘”,切实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

三是监管责任不缺位。督促县级主责部门围绕项目、资金等出台相关制度机制16项,在全市率先成立扶贫资金监管中心,负责全县扶贫资金监管与核算,从源头上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压缩犯错空间。督促乡镇和行业主管部门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风险排查,制定完善《防致贫返贫风险基金管理使用办法》,兑现救助资金,稳定消除风险监测户,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三)紧盯重点推动“三大治理”取得实效

围绕脱贫攻坚整体部署,扭住项目、资金、行业三个关键,以点带面开展重点治理。

一是紧盯项目实施。加强与扶贫、农业、财政、审计等部门协作配合,联合开展各类督查暗访,推动解决问题1078个。聚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省纪委监委定点帮扶项目开展“挂图监督”,健全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彝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推动打造“廉洁工程”。扎实开展扶贫领域“3+3”专项治理、扶贫领域重点项目“护航行动”,清理2016年以来扶贫工程项目2601个,推动解决问题418个,查处71人,确保扶贫项目阳光廉洁。

二是紧盯资金安全。深入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涉农保险等专项治理,65人主动说清问题、退缴19万余元,建成“一卡通”审批平台,所有惠民惠农补贴资金通过社保卡发放,实现“一卡统”。开展农村“三资”监管清源行动,围绕2014年以来形成的扶贫资产和2016年以来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开展全面清理、源头治理和登记确权,督促整改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突出问题60个,查处17人。

三是紧盯行业治理。按照省、市纪委监委安排部署,深入开展医疗卫生、人防系统、养老保险等行业突出问题系统治理。结合马边本地实际,聚焦招投标领域、乡村工程建设、交通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关键领域集中开展专项整治。2018年以来,全县查处相关问题30件43人,移送检察机关4人,追缴退赔、清退返还200.31万元。

(四)着眼长效实施“三大举措”为民惠民

围绕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以群众满意检验治理成效,促进“务实肯干、终端见效”。

一是移风易俗减民负。结合实际开展高价彩礼问题综合治理,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肃查处借机敛财、落实不力等问题。进一步督促执行公职人员行为规范“九不准”,落实党员干部操办婚丧事宜和祭祀活动申报备案,充分发挥公职人员移风易俗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推动《自治县九届人大六次会议关于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的决议》落地落实。

二是“阳光问廉”解民忧。在全市率先开展“阳光问廉?百姓问事”村、组坝坝会,做实面对面倾听民声、收集民意、解决民忧,收集群众关心关注问题2698个,同步开设“回音壁”督促解决解释反馈,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开展扶贫领域资金项目“三盯”“三公开”,督促脱贫攻坚主责部门公开资金、项目工程信息,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三是共治共享护民利。建立村(社区)党风政风监督员机制,选聘基层党风政风监督员125名,全面推行村(社区)纪检组织“派单制”监督,推动解决问题729个。在全市率先开展村务监督规范化建设试点,2018年以来,围绕“村务决策和公开、村级财务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惠农政策落实、村干部廉洁履职”等五大方面职能开展村务监督1183次,监督涉及重大事项、重大决策427项,纠治问题46个,实现对村级事务的“全覆盖”介入、“全过程”监管,切实打通监督“末梢”。

(五)提高站位围绕“三个精准”强力推进

围绕“精准发现、精准惩处、精准施治”要求,强力推进扶贫领域问题整治。

一是开展“三大行动”精准发现。聚焦政策落实、责任落实、工作落实等重点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开展大督查、大下访、大起底工作。通过县监委下沉两级重点抽查、片区监察室“交叉督查”、村务监督委员会“照单检查”,发现扶贫领域线索145条。开展乡镇赶集日接访、信访进彝寨、信访进农户等活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开展调查、核查,对十八大以来扶贫领域信访问题开展大研判大起底。建立问题线索集体研判、分级分类办理和处置提醒制度,强化研判处置,全县扶贫领域问题存量线索实现“清零”。

二是精准惩处违法犯罪行为。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全县各级监察组织精准发力、重拳出击,共计处分93人、移送检察机关15人、挽回经济损失308.56万元,形成强烈震慑。清除扶贫领域项目资金中的“蛀虫”,查处了曾某某在彝家新寨项目中索贿,邓某某挪用产业扶持基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村民建房保证金等案件。斩断伸向社保资金的“黑手”,查处了刘某某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等工作中受贿,王某某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中行贿等案件。铲除农村集体“三资”领域中的“毒瘤”,查处了舍鲁某某等人挪用村级集体资金、虚报套取村级公共维护资金等案件,在全县形成高压态势。

三是聚焦“三个重点”精准施治。结合查处案件中暴露出的行业领域突出问题,县监委向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和主责部门发出监察建议21件。督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围绕项目实施出台彝家新寨验收管理办法等6项制度,围绕资金安全出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等4项制度,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出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等5项制度,进一步堵漏洞、补短板,强化源头治理。

二、工作初步体会和存在问题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得益于市纪委监委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得益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工作实践中,我们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一)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监察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必须把“两个维护”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责任,把坚持和强化党的领导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围绕中心抓谋划、强化执行抓落实。脱贫攻坚监察监督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根本在于我们始终坚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之下,发挥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构建起上下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必须坚守人民立场,切实保障群众切身利益。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也是监察工作不断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只有把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坚决纠正,才能取信于民、扎根于民、造福于民,才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在正风反腐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三)必须坚定发挥合力,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前,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们对腐败的顽固性和危害性绝不能低估,必须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须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全县各级监察组织必须坚定发挥合力,客观分析政治生态现状,贯彻“三个精准”要求,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守正创新,才能推动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仍然时有发生,监察监督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一是基层“微腐败”禁而未绝、点多面广。群众身边的虚报冒领、优亲厚友、截留挪用等问题尚未得到彻底根治,对乡村振兴领域的新问题新表现研究得还不够深入。二是监督“探头”作用发挥不够。日常监管抓早抓小不够,“宽松软”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个别监察干部还存在“不会监督、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考虑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县监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提高捍卫“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扎实推进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着力提升政治站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县监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监察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县委工作部署。立足职责定位,充分发挥监委作为政治机关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整合力量资源,推动工作更加协同高效。

(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推进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加强与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沟通,及时通报重要情况,汇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认真办理代表议案,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依托人大监督资源,持续深化拓展县域政治生态动态监测预警和年度综合评价“两个体系”建设。坚持依法依规,加强法法衔接,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规则、程序开展工作,持续提高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

(三)持续深化过渡期专项监督,护航巩固脱贫接续全面振兴。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任务开展过渡期专项监督,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紧盯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资金,定期对中、省纪委协调帮扶重点项目推进情况、实施程序、部门履责等方面开展“挂图监督”,持续深化农村“三资”管理提级监督“清源行动”,进一步消除线索存量、遏制增量。聚焦群众利益,持续整治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突出问题,严肃查处一批“蝇贪”“蛀虫”。

(四)织密高效“监督网”,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监察监督与纪律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统筹衔接,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着力构建协同高效监督机制。强化“室组片地”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整合力量、协作联动。深化完善“一卡通”监管平台、策马扬边信息化平台、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构建三大平台贯通联动的线上监督体系。用好“彝马清风?作风一线”曝光台等制度机制,完善特约监察员制度,推动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落地。围绕省、市纪委监委关于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求,整合力量,加强协作联动,强化“室组片地”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着力提升案件查办质效。

(五)加强自身建设,夯实高质量发展队伍基础。深入学习贯彻宪法、监察法、监察官法、监察法实施条例,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队伍基础。强化人员配备,加大干部选拔培养、轮岗交流力度,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实战导向深化全员培训,实施办案能力专项提升计划,县监委机关重点提升办案水平,派驻(出)机构、乡镇重点提升谈话、做笔录、写报告三项技能。建立监察调查专业人才库,实行班子成员案件领办机制,青年干部轮岗“大练兵”,不断提升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坚持刀刃向内,严防“灯下黑”,“零容忍”清除“害群之马”,坚决维护可亲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下一步,县监委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市纪委监委和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忠诚履行宪法和监察法赋予的职责,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审议意见,全力把过渡期专项监督工作做深、做细、做出成效,为马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